由于数据安全措施薄弱,许多此类攻击最终得逞。结果,数十亿被盗的消费者记录被公开或在暗网市场上出售。
更麻烦的是,被盗的消费者记录经常被专门从事垃圾邮件活动的营销公司或公司购买。买家还可以利用被盗电子邮件传播恶意软件、进行网络钓鱼数据收集也要求企业进行和其他社会工程攻击,并获取更多数据进行出售。
一家企业的疏忽可能会引发滚 电报数据 雪球效应,造成一系列负面变化,而消费者将承受巨大损失。
年黑客成功攻击了
家芬兰心理治疗机构。他们窃取了数百份患者记录,并向该公司及其患者索要赎金,以阻止其披露心理健康问题信息。据美联社报道,许多患者拒绝支付赎金,最终约300份记录被公开到网上。
该诊所不仅要应对网络攻击的后果,而且还因未能妥善保护此类敏感信息而面临监管机构和患者的强烈批评。
安全疏忽既可能造成直接损失(巨额数据 数据隐私法规:全球商业必备知识 泄露罚款),也可能造成间接损失(例如声誉受损)。高达90% 的消费者表示,如果企业的数据保护不力,他们就不会购买其产品。这就引出了最后一点。
3.声誉风险
信任是新的货币。数据疏忽和消费者隐私侵犯是失去信任最快的两种方式。
全球范围内,消费者都关心企业如何收集、使用和保护他们的数据。
- 据Forrester调查,47% 的英国成年人主动限制与网站和应用程序共享的数据量。49% 的意大利人表示愿意要求公司删除他们的个人数据。36% 的德国人使用隐私和安全工具来尽量减少对其活动的在线跟踪。
- GDMA 的一项调查还指出,在全球范围内,82% 的消费者希望对与公司共享的个人信息拥有更多控制权。77% 的消费者还希望品牌对其数据收集也要求企业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使用方式保持透明。
当企业未能履行承诺——收集适量的数据 比特币数据库美国 并诚信使用——消费者很快就会断绝关系。
一旦侵犯隐私的信息公开,公司将遭受以下损失:
- 品牌资产
- 市场份额
- 竞争定位
AON 的一份报告估计,数据泄露后,公司可能会损失高达其初始价值的 25%。在某些情况下,损失甚至可能更高。
2015年,英国电信公司TalkTalk遭遇重大数据泄露。超过15万条客户记录被黑客窃取。为了控制问题,TalkTalk不得不投入6000万至7000万美元进行遏制。然而,短短几个月内,他们仍然失去了超过10万名客户,到年底,公司市值缩水三分之一,相当于14亿美元。
来自 Infosys 的最新数据给出了以下公司在数据泄露(意外或恶意)后可能遭受的品牌损害的最大成本估计。